浙江隧道工程公司,是浙江省地質勘查局下屬國有施工企業(yè)。公司主項資質為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。擁有各類 技術人員100余名,中級技術人員230余名。近年來,公司先后承建、完成了公路、鐵路、水利水電、市政、國防等大型建設項目數(shù)百項,遍及吉、黔、閩、蘇、鄂、渝、甘等省區(qū)市。例如,企業(yè)參建的貴陽市西郊水廠、三峽庫區(qū)地質災害治理工程、秦山核電站、滬蓉國西高速公路、華光潭引水工程等數(shù)十項重點項目,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和信賴。溫家寶、鄒家華、呂祖善等領導同志先后為企業(yè)題詞;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親臨公司施工工地視察,勉勵企業(yè)全員再接再厲,勇創(chuàng)佳績。
項目所在地——隴山鄉(xiāng),地處通渭縣東北部、黃土高原南部邊緣,因境內有隴山而得名。在古代,"隴"與"壟"相通,指的是田埂。古人看到橫亙于關中平原西部的山脈如同田埂一樣,就稱之為“隴山”(又名大隴山、六盤山等),地處寧夏和甘肅南部、陜西西部。主峰在寧夏境內,海拔2928米。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,故今名“六盤山”。山的東南麓有老龍?zhí)秳氽E,為涇水源頭之一。
隴山鄉(xiāng),一提及這個地名,很多人就可能把它當作窮鄉(xiāng)僻壤的代名詞。但真正走進隴山鄉(xiāng),親眼目睹那網(wǎng)格化的道路、平整的梯田以及梯田里綠油油的莊稼,還有掛滿枝頭的紅富士蘋果和形式多樣的專業(yè)合作社,聽到文化廣場上老人、孩子們的談笑聲……你也許不會相信這就是昔日貧困落后的隴山大地。
通渭縣是一個歷史悠久,開發(fā)較早的文明古縣,已有四、五千年歷史。西周時期,這里為羌戎地區(qū)。秦國設隴西郡,漢初始置平襄縣,屬天水郡。
“通渭”的縣名則始于宋朝。宋神宗熙寧元年(1068年),時任秦鳳路副督總管楊文廣筑大甘谷口寨,朝廷賜名“甘谷城”,又在擦珠谷筑一大堡,朝廷賜名“通渭堡”。10年后置通渭縣,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。建國后,1956年前,通渭縣屬屬天水專區(qū),此后劃歸定西市所轄至今。
通渭,也被人們譽為“千堡之縣”。在這片的土地上,古寨堡及其遺址隨處可見。據(jù)不完全調查,縣內有跡可循的古寨堡竟然有1500多座。
境內礦產資源豐富,主要有花崗巖、漢白玉、硅鐵礦、高嶺土、溫泉和煤炭等。該縣共有地熱資源3處,其中距縣城8公里處的地熱溫泉,有“隴上神泉”之美譽,中外,日泛水量在6000噸以上,地表水溫53.9°C,富含鐵、碘、氟、鈣、鉀、鍶、氡等19種元素,屬國內少見的復合型富質高熱礦泉。“浴可醫(yī)治百病,飲可提神美容”,為隴中的療養(yǎng)勝地,開發(fā)利用前景廣闊。
通渭,民俗豐厚,文化璀璨。水煙瓶、通渭刺繡、通渭磚雕、通渭彩繪、通渭草編、通渭社火、通渭小曲等都是當?shù)孛袼孜幕闹匾M成。其中,“通渭小曲”入選了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該縣的名優(yōu)特產有:蕎圈圈、甜醅子、釀皮、莜麥面、苦蕎茶等。
玉柴發(fā)電機組,通過了歐盟CE認證,品質保證,值得信賴。“華全”玉柴系列柴油發(fā)電機組是華全動力公司在充分繼承玉柴先進理念、精湛技術的基礎上,融合了華全公司發(fā)電機生產的 新專利技術,精心打造的綠色柴油發(fā)電機組精品。玉柴發(fā)電機組具有性能穩(wěn)定、運行便捷、工作持久的較大優(yōu)勢,其的特點還體現(xiàn)了它的綠色和生態(tài)性能上,這從其國四排放等數(shù)據(jù)上完全能夠體現(xiàn)。
華全機組咨詢熱線:400-162-0536 15905360712